功課越多,學生成績越好?
對於這個問題,不同人有不同看法,我會選擇看學者研究。要討論功課與學業成績的關係,不得不提一位權威學者、Duke University心理學及神經學系系的Prof. Harris Cooper。
Prof. Cooper與他的團隊就「功課是否有助改善學業成績」以及「如功課有用,多少功課量才謂適合」研究(Cooper, Robinson, & Patall, 2006),檢視了長達16年(1987-2003)的不同研究項目,有以下重要發現︰
1. 對幼稚園至小六的學生來說,功課與學業成績沒有或只有極少關係;
2. 對中學生來說,做功課有助學業成績。
然而,多少功課量才是適當的呢?
Prof. Cooper的研究發現,對小六或以下學生,功課的作用應在於幫助學生建立其學習習慣,故小量功課已足夠。研究亦發現,對初中學生來說,每天90分鐘的功課已是極限,90分鐘後功課的功效趨向消失。而對高中學生來說,功課的效用在首90分鐘不斷上升,而在90分鐘至150分鐘之間會漸漸消失,視乎功課內容及科目。(Cooper, 1989; Cooper, Robinson, & Patall, 2006)
對於功課政策,社會出現兩極看法。Prof. Cooper在其文章中建議(SEDL Letter Volume XX, Number 2, August 2008, Afterschool, Family, and Community),大家應該回歸科學,按研究結果所得而進行功課政策。他亦提醒,我們應給予空間學校與老師,讓他們按其學生及家庭實質情況作出適切的功課量調整,千萬別走向任何一個極端。
Prof. Cooper的研究結果很值得我們參考,我亦將會致函訪問他,希望學習更多,以助推動香港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對香港的功課政策的反思及改革。
參考資料:
1. 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? A synthesis of research, 1987–2003.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, 76(1), 1–62. Cooper, H., Robinson, J. C., & Patall, E. A., 2006
2.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Homework, Cooper, H. 1989
#功課 #功課政策 #功課量 #波叔叔 #教育改革 #Cooper #寫於2015